“潮汕牛肉丸”第一股正式登陆资本市场发表时间:2016-06-18 14:29
近期,“牛肉丸”成了食品行业的热门话题,除了汕头牛肉丸标准将于年内实施外,还有就是标准制定参与者之一“潮庭食品”正式登陆资本市场的消息。
![]() 潮汕人与“牛”的一段缘 ![]() ![]() ![]() ![]() 在潮汕地区,牛肉丸多以作坊的形式出现。之前,大多数人认为牛肉丸好吃就行,无需如此讲究。然而,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市场准入监管的加强,汕头不少传统牛肉丸生产企业在进驻大型超市销售网络时就吃了“闭门羹”。 ![]() 在此前,还没有牛肉丸企业上市,这因为正宗的潮汕牛肉丸必须采用当天现宰的新鲜牛肉、必须采用人工去除筋膜,如果是采用传统手打牛肉丸的配料与工艺则必须以人工手挤成丸,以上三点是潮汕牛肉丸能成为一道汕头地方特色美食的关键,而这三点都属于“非标准作业”,对于采用冻肉与自动化设备大批量生产的速冻火锅料食品的上市公司,这是非常难以突破的关键技术。陈志斌表示,汕头本地有非常多的小作坊,因为掌握了以上三项关键技术,也能生产出正宗的潮汕牛肉丸,但这些小作坊在产品质量把控、品牌投入、渠道经营等方面,受格局、资金与能力等多方面限制,所以无法做大做强。据了解,目前汕头生产牛肉丸的企业,能拿到Q S生产资质的不过才十几家。 陈志斌讲,很多人觉得在街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才是最好的,而在工厂里的产品就是不好的,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好的手艺还需要有好的生产环境,确保卫生和安全,这样美食产品才有未来,这是一个从业者的良心所在,也是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汕头牛肉丸”应加速走出去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汕头牛肉丸每日外销约40吨,全年达万吨以上。汕头大多数牛肉丸店都是现做现卖,作坊式生产模式过于保守,大家都各做各的,没有统一标准,缺乏品牌响亮的现代化规模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汕头牛肉丸”走出去的步伐。 陈志斌表示,十几年前,电商尚未成气候,更别说微商了,因此大部分的摊档乃至潮汕牛肉丸生产企业,仍固守着潮汕本土市场。牛肉丸“走出去”的方式,就是卖给那些要出门的潮汕人或来潮汕的游客。而他当时就想,海内外3000万潮汕人,每人平均一年消费100元牛肉丸,这个市场得有多大,于是就在2005年,从事贸易行业的他创立了潮庭食品,凭着要将“汕头牛肉丸”发扬光大、让潮汕美食在千家万户庭院飘香的抱负,进军牛肉丸行业。陈志斌的这次创业,选择师承师“百年老店雨伞街”汕头老字号“蔡记”牛肉丸。 ![]() ![]() ![]() 陈志斌说,曾有人说他胃口很大,要通过牛肉丸做成上市公司,也曾有人笑他原地踏步,研究来研究去就是一颗牛肉丸,而他却认为自己是十年磨一剑,最终就是要把潮庭做成百年品牌。保持匠心这一目标是可以达到的,而潮庭食品挂牌上市就是要借用“外力”,通过挂牌,接受广泛的监督,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致力保护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汕头牛肉丸的生产者纷纷在制作过程中使用机械辅助,大大降低了产品失控风险和大大提高了效率,另外汕头牛肉丸的传统制作技艺因为机械的大规模采用而面临着失传的威胁。在牛肉丸的制作过程中根据材料的颜色、手感、温度变化而对材料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等经验很难量化,从而难以标准化普及,需要师傅的言传身教。因此,陈志斌认为把该技艺作为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加以保护和发扬,不仅必要而且很有迫切性。2015年6月,经多方奔走努力以及有关部门认可,汕头牛肉丸制作技艺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可的代表性传承人为蔡宗美(第一代)、蔡锡明(第二代)、蔡哲(第三代)、陈志斌(第三代),认可的保护单位为汕头潮庭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 |